城市花园业委会 | 上岸第一剑,先斩意中人
引言:昨日拙作《一个月就换人,这届业主确实令人瞩目》阅读量骤增,令笔者倍感振奋。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名资深从业者,今再应读者之请,深入剖析万科城市花园之新况,特别是新业委会上任后所遭遇的种种新奇际遇。

若言雄楚一号之物业乃籍籍无名之湖北虹景物业,那么深耕城市花园二十载的万科物业,缘何在续签合同之际屡遭波折?是服务之不周致使业主积怨已久,还是另有他因?
时光回溯至2024年初,一群热心业主仿效雄楚一号小区之模式,如火如荼地展开了第三届业委会的筹建工作。从志愿者的招募到业委会的正式政府备案,短短数月间便顺利完成。

新业委会甫一成立,即向万科物业抛出“灵魂三问”:
1. 续签合同需带资入场,并对小区遗留问题实施整改。
2. 改革保障体系,实施季度评分考核与日常扣款制度。
3. 明确将红线外市政第五大道、二小门前道路、城北绿化带荷花池、岗亭门口(含武大园一路人行道至近院墙花坛、小品)等小区周边区域纳入物业服务范畴,涵盖卫生、绿化、秩序管理。
自此,万科物业续签持续搁浅,物业公司萌生退场心意。
诚然,笔者未能详尽列举所有细节,但仅就上述几点而言,已足见万科物业这位服务小区二十年的“老将”所承受的压力之巨。在笔者从业生涯中,此等情境实属罕见。毕竟,历经疫情洗礼,服务质量不佳的小区早已暴露无遗,而万科物业却能在天灾人祸中屹立不倒。
关于带资续签的可行性,笔者以为此乃“火中取栗”之举。带资成本终归源自物业费,一饼之大小既定,此增彼减,最终受损的仍是全体业主。更何况,一旦金额提出,便意味着可谈,而谁人适合谈判,又怎能保证不为一己私利所动?
季度评分考核与日常扣款制度看似公正严明,实则易致权力失衡。试想,业主随手丢弃餐巾纸,业委会即可拍照扣款,此举无疑使业委会集规则制定者与考核者于一身,长此以往,恐又将重蹈新业委会成立之初的覆辙。
至于第三条要求,笔者不欲多言。物业企业跨界管理市政道路,合法性尚待商榷,更何况是将有限的物业费用于无限的非物业区域支出?此举无异于竭泽而渔,置行业生存于不顾。
万科物业陪伴业主二十载,历经风雨而不倒,却在新业委会的威逼之下濒临退场。退场之后,又有谁能带资入场?这笔资金究竟惠及业委会还是业主?一切尚待揭晓。
近期,小区志愿者频繁涌现,为业主权益奔走呼号,业委会成立速度之快令人咋舌。这背后究竟是有心人的推波助澜,还是真心实意为业主谋福祉?
世间万物,本非黑白分明。物业服务更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,难免存在瑕疵。但若一味放大服务缺陷,忽视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,仅凭少数人的支持与部分人的中立便让全体业主承受损失,此举是否值得?笔者不敢妄言。唯愿万科若真退场,城市花园能在未来迎来更加优秀、更加庞大的物业企业,继续造福小区。
聊聊附近的时代吧,也在搞这个